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为我们人类带来了无比房间快捷的生活,但现代的科学毫不客气的说,他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。无数的实验证明了科学原理的真实性,然后才能将其开发出各种用途。
但实验和实验之间,也是有区别的。有些实验可能只需要短短的一瞬间,就能出结果,但有些实验却需要耗费掉科学家们大量的时间。最快的实验大概就是测试高铁的速度吧,而最慢的实验,大概是1927年开始的“沥青滴漏实验”。
今天要说的就是后者,这个1927年开始在Queensland(昆士兰州)大学进行的实验。这个实验久的令人难以置信,因为至今为止他已经进行了93年了,将近一百年的时间,已经传承到第三位教授的手中,前两位都去世了。那么他到底想证明什么呢?
实验的设计人叫做托马斯·帕内尔,他是昆士兰大学的一位物理教授。有一次在课堂上,他正在向学生讲述液体和固体的区别,并表示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些看似是固体,但实际上只是一个粘度极高的固体而已。
当学生问道有没有参照物的时候,托马斯教授举例了沥青。但是学生们俱都不相信,因为在常温之下,几乎所有能够见到的沥青都是固态。于是,托马斯教授为了证明沥青实际上只是一种粘度极高的液体,便开启了著名的“沥青滴漏实验”。
首先托马斯教授将一块沥青加热后放进了一个漏斗中,然后经过三年的时间,让这块沥青开始沉淀凝固。1930年的时候沥青已经凝固,他便将漏斗倒置在一个架子上,并在口子那里放了一个烧杯,等待沥青的滴落。
当时的托马斯教授认为,用不了多久这块沥青也许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,但事与愿违,这块沥青最终还是没有发生滴落。一直到八年之后,也就是1938年,第一滴沥青才落下,可这时候的教授并没有在场。
每一滴沥青地滴落,因为时间温度的变化,也会有相应的波动。大约是控制在10年一滴的样子,但遗憾的是那是没有相机的存在,沥青滴落的时间也不定。于是每一次沥青滴落的时候,都没有被记录下来。
到2013年的7月11日,第九滴的沥青滴落才被关注实验进展的人们看到。但是第二任接手这个沥青滴落实验的梅因斯通教授却已经去世,遗憾的是他一生都没有亲眼看到过沥青从自己守护了52年的实验装置中落下。
而第一个被摄像机捕捉到沥青滴落的过程,也不是昆士兰州的沥青滴落实验装置。而是圣三一学院仿制昆士兰州的装置,他完美地捕捉到了一滴沥青滴落的整个过程,而这个结果也令人十分的兴奋。
托马斯教授当年的观念是对的,沥青实际上就是一种黏性极高的固体而已。而圣三一学院的研究团队也通过研究这一滴落的过程,估计出了沥青的黏度大约是水的200亿倍。
这个实验看起来十分的简单,甚至有些枯燥无聊。但他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,任何物质的表面性质也许并没有我们看起来那样的简单。只有耐心的经过一次次的研究,才能慢慢地摸索出物质的脾性。科学改变世界,而这样的耐心,才是改变世界的必经之路,